1、在本届车展上,无论是奥迪、宝马还是丰田等车企都将在大谈移动出行战略,以最前沿的科技产品阐述对未来人与机器关系的新思维,企业正加速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。
增值税税率下调、汽车销量下滑、高端车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因素,诱发了高端汽车厂家纷纷降低指导价格。
开头说件事,明天上午11点,是我家孩子也在上的,新加坡数学小班直播课——Spark Math的开学季活动日,今天大家好奇的如何选班问题,可以参考我列出的这张图:👇
如果想了解新加坡数学体系,和拉平数学规划、奥数赛道的“信息差”,可以先回顾我这两篇文章,并预约明天直播间哦。
👉这赛道我娃是首批吃螃蟹的人,但真的香
👉孩子一早接触这条体系,数学大概率会少走很多弯路!
如果想看直播大纲、了解数学规划路线图、领取课程福利和预约试听课,都可以添加小管家微信,加入我们的社群。👇
入群我们还会赠送你历年国际奥数真题试卷,助你早点抹平信息差。
好啦,我们来开始今天的正文。
充实而忙碌,这是我家俩孩子小学生生活的“五个字总结”。
学业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领域,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初高中学业有重大的影响。
而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课程之外的潜力和能力,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领域。
有个词“德智体美劳”你肯定也耳熟能详,暗含之意也是希望学生全面发展,校内校外平衡拓展,以获得更大、更丰富的成长空间。
不容易.gif
课外活动可以放大学习的实际应用效果,像科学、体育、艺术、文化、编程等活动,都是有其独一无二价值的,不仅可以增进孩子智力的发展,也能熏陶孩子品质、培养坚强个性。
的确,目前的社会发展是需要孩子学业和课外活动齐头并进的,仅校内,或者仅校外都不太能够支撑目前时代对孩子的综合要求。
但这也比较带来新的压力,就是对孩子是否成为一个相对全能型的人来说,是有挑战的,而且这个挑战,小学只是个开头,中学才是主舞台。
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应对更复杂的环境,学生也需要有这个心理准备,要在学业和课外活动之间,尽力去寻找自己的平衡之道。
基于这个大前提,我说说家长怎么做,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。
1
心态不要退缩
“退缩“之意,体现在校内校外平衡方面,最开始觉得累和烦躁的,往往是家长这端。
很简单,因为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整体是不足的,大部分孩子的自律都需要家长的“他律”作为辅助才能有序推进,中间还有大量的波动和反复的拉扯,所以谈到平衡二字,首先胆怯的一定是家长,不是孩子。
我也一样.gif
就拿“平衡”二字也是一样,如果你脑海中想的是“怎么平衡,平衡不了啊”,那结果大概率都是平衡不了,哪怕有心也是无力,但如果你换个角度看平衡,你会发现其实平衡一点都不刻板。
听过一个词,动态平衡吧?
校内和校外不是一个零和博弈的关系,处理校内外的关系,也不是分蛋糕的逻辑。
我们不能说平衡=公平=平均分配,也不能认为如果两者之间时间分配比重不一样,就是无法平衡的。
或者说如果出现有波动和混乱的阶段,就让你产生了“无法平衡”的感受,导致挫败感、无力感此起彼伏,影响自己和孩子的心态。
所以校内和校外的平衡,并不是“时间分配”上的公平法则。如果盯着“平衡=公平=平均分配”来看要如何安排学业和校外,那基本上都是失败的结果。
2
不要负担过重
心态放好,那就可以开始小步尝试。
最开始做时间安排,要循序渐进,不要太贪心。
动态平衡的定义,指的是家长要根据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校内校外的环境,动态调整校内、校外的目标、时间和标准的权重。
每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入学,就会接触课外兴趣班,校内430课堂,或者一些自主安排的课外活动,如果你不确定孩子是否能够在校内外学习、活动上做到“动态平衡”,那么早期可以尝试循序渐进、逐步拓展。
理想vs现实.gif
如果想要划分个主次和重难点,可以参考我的建议:
1. 每个学期开始前1个月到开学后第2个月(也就是每年8-10月,2-4月),先关注孩子校内学习习惯、状态、秩序和作业质量。
培育好校内的基本学习基础和素质,才能给校外留出更多的发展和探索空间。
2. 根据校内融入和学情情况,逐步加入校外活动的安排和规划。确定学期的主力校外活动拓展领域,并且和孩子讨论本学期的校外活动目标。
目标的制定很重要,但父母不能一厢情愿,也要考虑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能力情况。
3. 动态跟踪和观察孩子的实际推进过程,多邀请孩子进行复盘、总结。
在实践中摸索出平衡的策略,特别是挖掘孩子的平衡之道,并多多主动帮孩子总结经验。
4. 避免参与和自己孩子发展阶段不匹配的超额活动量,导致孩子因为负担过重而出现明显的高压、疲倦和力不从心的情况。
校外和校内的平衡强调的是,在推进的过程中,孩子应该知道他们真正想做的是什么,而不是参加每一项活动来匹配和符合父母、学校的要求。
3
重视落地过程
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,因此落地的时候你需要重视留白时间率。
时间规划和安排写过很多文章,我的观点始终如一,不要被时间管理刻板化了。
“时间规划和安排早期的复盘、总结和调整”的作用,比“定了计划就要100%严格执行”的作用对孩子的长期帮助会更大。
先说结论,早期做校内校外的平衡,肯定伴随着大量的混乱和试错。
我近期再给Joshua、Eric定六年级、四年级的时间规划和安排,从开学前一周开始和孩子讨论,到现在都9月18日了,我们还在不停“优化”中。👇
删删改改、修修补补,也会有一些意外和突发,遇到卡点就拉着孩子们简单讨论一下,如果遇到目前来说不能调整的,就先做暂缓,等下学期再优化。
多拉上孩子来讨论,哪怕简单聊5分钟,也有利于让孩子思考自己如何专注于特定任务,并且留出额外的时间来给自己。
要记住一个标准。时间表和目标管理是相辅相成的,要匹配孩子的阶段性发展和需求。
你可以关注一个指标:留白时间率。
什么是留白时间呢?指的是下午放学后,孩子可以自由自配的空白时间。你可以把吃饭、洗澡、发呆、娱乐、散步、家庭活动等都算进去。
如何判断孩子的时间利用比是否健康?你可以参考这个思路:
(放学后课外活动总时长-放学后兴趣总学习时长-校内作业完成总时长)/放学后课外活动总时长=孩子的留白时间率。
● 数值介于30%-70%之间,都属于动态平衡区间
●数值低于30%,表示安排过紧
●数值如果高于70%,表示安排过松
●越趋于中间值,表示弹性空间越高
我举个Joshua的五年级留白时间率的精简版例子,给大家换算一下(如果想看长篇大论版,可以移步@萌芽说心理 的号看看我的日常)。
“放学后课外活动总时长”怎么算?我们学校是每天4点后放学,我们家离学校步行就5分钟,因此可以简单把4点开始到晚上9点的时间,都属于“放学后课外活动总时长”。
上学日大概有5个小时/天,周末可以按10小时/天来统计,合计约45小时/周。
“放学后兴趣总学习时长”怎么算?把你孩子的所有课外兴趣班、活动所花费的时间都加上去,比如我把孩子学机器人、数学课、编程C++课、钢琴课、和画画课的时间加进去,大概是16.5小时/周。
“校内作业完成总时长”怎么算?我们每天大概需要花1-1.5个小时做作业,也就是7.5小时/周。
那留白时间率=(45-16.5-7.5)/45=46.6%。
留白时间如何过?比如像自主阅读、自主学习、娱乐玩耍、户外散步、吃饭、洗漱等等都可以归纳进去。发呆、吵架那些都可以。
这些也不用太精确,主要是大概评估下自己孩子的情况,你就可以得出比较客观的时间管理标准了。适合自己的,才是合适的。
4
主动做取舍
之所以说到留白时间率,实际上也是你我要提醒自己和孩子注意的地方。
安排过紧就做减法,让孩子对自己能承受的极限有所意识,即使调整状态;安排过松可以适当加点餐,毕竟多线程能力也是迟早都需要习得的关键能力。
但每个阶段你可能都会有一、两个学科,会占据你比较高的学习比例,一般来说超过10%的比例,就属于比较高的精力投入了,如果想取得更高的效果,这个比例可能还要再增。
但除非孩子决心够坚定,不建议超过25%比例,会过于消耗孩子的内在活力。(特殊阶段除外)
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判断标准,可以参考我的建议。👇
●小学低年级:学业第一,学习习惯、兴趣、态度的养成放首位,其他都是探索期,但要给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。
●小学中年级:课外特长择合适的科目,逐渐积累基础,能崭露头角就去崭露头角,逐渐拉齐到和学业接近平等地位的部分。小学中年级是学业比较稳定,特长也比较容易出成绩的阶段。
●小学高年级:学业第一,五下六上的校内成绩很关键。特长要把握机会,五年级是冲特长关键机会点的阶段,但无论特长的结果如何,六年级优先考虑学业和小初衔接。
●初一初二:成绩好的孩子继续守住动态平衡之道,成绩差的孩子学业基本功要重新养成,课外特长的孵化不能弃,它是孩子未来人生的退路。
我们这些年也接触过很多兴趣班,都陪孩子走过一段美好的路程,但该说再见的时候也是需要主动调整的,有时候往往家长会是那个主动讨论的人。
也要鼓励孩子有勇气对安排说“不”,如果孩子感觉自己负担过重或者预约过多,就要直截了当说“不”,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状态有所察觉,也是孩子的必修课。
5
要让孩子看到盼头
切忌计划只是父母的单向期盼,真正能让孩子把学业和课外兼顾起来的动力,是孩子自己也要感觉到“这是有盼头的事情”。
因此,在过程中的复盘、交流、以及对教育规划的提前沟通,对孩子也很重要。
学习到底是谁的事情,我觉得也不是简单的分蛋糕逻辑,过于执着于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抑或父母带孩子做的教育规划,都容易陷入同样的思维困境。
从我的角度来看,能把学习搞好这件事情,放在当前社会中来看,是家庭合力的结果。
我也不是一早就会带孩子做动态平衡,都是在1.0、2.0、3.0、4.0……的过程中寻找规律和节奏。
对于每个孩子来说,小学阶段是打地基阶段,能力发展始终是第一关键指标。虽然说社会的外部指标有排名、分数、成绩和赛果,但内在指标说到底是孩子“感觉到自己强大了“。
比如自己时间管理能力更强了,自我调节能力更强了,对事情的分析看法更厉害了,更有勇气去做取舍了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了,知道如何克制诱惑学会拒绝了……
这些往往才是更为底层、更为基础的”盼头“。
我们要多多积累这种“盼头”,它会成为孩子在寻找平衡路上的动力燃料。
互勉,萌芽。
我一直在探索父母和孩子的双向奔赴、共同成长之道。这个月上线的「亲子情绪管理营」也是想通过情绪、沟通、关系的方式,来让家长和孩子都能收获新的关系能量。
这个课程也被不少学员家长称为“父母&孩子关系的拯救行动”,它为你搭配了更多的情绪疗愈和情绪管理的组合拳,不仅能让父母在压力中感受到疗愈自己的力量,也帮助孩子做好情绪自我调节。
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五年有效,支持反复学习和陪伴练习的课程,能在大环境中给大家提供更多的能量,不被内耗的负面情绪影响,更多精力用在自我发展上面。
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《养出高情商孩子,这点你别忽略》了解详情。我这周日晚会带大家做更多情绪健康的自我觉察练习,预约直播间,无论你报名不报名课程,都可以来听听,放松一下压力,给自己也多一些“心灵空间”。
情绪营的招募截止日期是9月29日下午6点,现在名额已经不多了,有需要的姐妹不要错过。👇
# end
点个在看你最好看
发布于:广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国内配资平台排行_正规线上配资排行榜_配资实盘正规平台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