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关注: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在3月22日举办了2025年度春茗晚宴,古天乐作为会长与众多演员一起出席。当接受记者采访时,面对关于电影行业困境的提问股票杠杆平台哪些好,古天乐表现出了对香港电影未来的深切忧虑。
他说:“我们总会已经有了‘拍住上’计划,已经执行了两年。今年我们决定改名,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坚持拍片,坚持自己的岗位,让香港电影继续发光发亮!”他还透露自己已经率先降片酬:“这不是什么减薪问题,而是根本没有人愿意投资。”
这则新闻中,古天乐的降片酬并不是最引人注意的部分,反而他透露的更令人关注: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计划在两年内拍摄八部电影,目前已经完成四部,其中包括即将上映的《不赦之罪》和《恶人当道》。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的发言人田启文表示,今年上半年香港拍摄的电影数量不足十部,他希望接下来的情况能有所好转。
展开剩余80%换句话说,这两年来香港几乎没有新片开拍,而古天乐提到的“拍摄八部电影”显然与他自己有关,而田启文所指的“上半年不到十部”的情况,意味着香港电影将面临灭顶之灾——没有新片,也就没有新的产品。
这代表着整个产业链将面临崩溃的风险。有网友讨论说香港缺少新一代的演员,导演们也大多只是“二线卡拉米”。而香港的院线,只是一个放映的平台,相当于超市的货架。香港如果没有新的本土电影产品,依然有内地和外国的电影可以满足观众需求,院线完全可以转播这些影片,香港本土电影似乎注定要走向消亡。
谈到香港电影的衰退,很多网友认为,港片这些年大多仍是那些熟悉的警匪题材,已难以再现当年《无间道》的那种震撼。与台湾电影相比,香港的电影创新显得力不从心,娱乐产业也日益萎靡。警匪片和粤语流行乐的泛滥,早已让观众感到腻味。过去十年,香港的娱乐产业早已无法与大陆和台湾的产业竞争,古天乐、张家辉等老牌香港演员所代表的角色,除警匪片外几乎没有其他突破。
其实,从全球电影行业整体来看,这两年都在下滑。大环境的原因是经济问题,另外,平台的兴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。电视机的衰退,网络的普及使得电视和电影不再是娱乐的主要载体,许多人已经习惯于在网上观看电视剧和电影,娱乐形式不再单一。
短视频和短剧的流行带来了快速、高效的娱乐消费方式,投资者更愿意打造舆论热度而非专注于作品的质量。导演和编剧的创作也更多是围绕舆论而非生活,演员们对工作也失去了曾经的热情。
至于香港电影本身,由于市场过小,香港电影要靠本地票房回本几乎不可能。最近的《破地狱》票房也仅有一两亿,然而片酬和制作成本都非常高,若没有内地的票房支持,制作方几乎无法盈利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直接去内地拍摄呢?找内地主创,保证票房回报。
香港电影人才的流失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,留下来的大部分无法进入内地市场,少部分因为家庭原因没有转型,顶尖人才的离去让香港电影的制作更显得力不从心。中等水平的演员和导演为了生计只能继续坚持,整个行业陷入死循环。旧题材的警匪片成了常态,鲜有创新。而投资方也不敢去冒险尝试新的题材,毕竟这些旧题材香港人已经驾轻就熟,即使亏损也不会全盘皆亏。
最终,香港的傲慢依旧存在。许多人仍死守旧有的创作套路,不愿迎接时代的变化。就像洪金宝认为龙虎武师将会没落,而钱嘉乐则坚持想要复兴龙虎武师,尝试设立武师协会来传承技艺。古天乐也不断力挺香港电影的传统,但观众更关心的是好看的电影,而不是电影背后的身份标签。
当然,也有一些人提到《九龙城寨》、《毒舌律师》和《破地狱》这些近期的香港电影,认为它们非常不错,尤其后两部在本土打破了票房纪录。但如果从商业电影的角度来看,这两部电影其实已经局限于香港本土市场,已经不再是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大片。
商业大片能带动更广泛的消费群体,而香港电影的“龟缩”本土市场显得有些自闭。像《毒舌律师》和《破地狱》这样的电影,尽管在本土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它们并未成为全球性的票房冠军。相比之下,像《流浪地球2》这样的大型商业大片,依靠庞大的团队和高投资,能带动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效益。
香港电影的问题显而易见,人才流失、市场萎缩、创新匮乏……曾经辉煌的香港娱乐圈,现在已经很难再回到曾经的辉煌。而那些仍抱着昔日光辉的电影人,恐怕只能在风雨中自问,香港电影是否已经走到了终点。
发布于:山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国内配资平台排行_正规线上配资排行榜_配资实盘正规平台观点